close
高雄港貨櫃量退至七?學者:需轉型為物流港
2007-12-05 06:36/彭群弼
 
根據媒體報導,荷蘭的鹿特丹港日前表示,到目前為止的貨櫃裝卸量已經突破一千萬TEU,首度超越高雄港,高雄港的「老六」地位岌岌可危!對此,國內運輸學者認為:不只是歐洲的港口,高雄港真正最大的威脅都來自對岸:包括:「上海港」及「廈門港」正迅速取代了高雄港的貨櫃轉運功能,尤其是廈門港更是以超越高雄港為首要目標,並且帶走了高雄港重要的客戶。
學者建議:高雄港未來應該朝向「物流港」的方向轉型,不再追求貨櫃排名。
並認為:應該積極與大陸華南地區的港口發展合作關係,避免遭到邊緣化。
(彭群弼報導)

高雄港去年以些微之差,保住了老六的席次,今年到十一月底為止,根據媒體引述荷蘭鹿特丹的說法,已經提前突破一千萬TEU的裝卸數字,首度超越高雄港,除非高雄港在未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出現「天量」,否則今年有可能被超越,這幾年的老六席次也保不住。


交通部運研所港灣研究中心王克尹在年度運輸年會上發表了一份大陸港口發展對高雄港之影響探討,針對對高雄港具有高度替代性的深圳,上海,廈門,香港進行探討,除了香港與台灣一樣下滑之外,大陸的港口都呈現兩成五以上的高度成長,同一時間,高雄港勉強維持個位數,甚至在前年還出現衰退。
研究中指出:大陸的三大港口與高雄港地理區位相同,顧客重疊性高,服務設施相當等競爭關係,其中以廈門港的威脅最大。
廈門港目前有三句建設口號;「追趕高雄,超越高雄,取代高雄」,就可見一斑。


廈門港與高雄港,不但貨源幾乎完全相同,廈門港近年大力建設,吸引包括高雄港的主力業者丹麥快桅海陸前往當地興建三座深水碼頭,長榮也將美國西岸的母船航線調整停泊廈門港,直接裝卸大陸與美國間的貨物。
廈門港裝卸成本(USD$70)遠比高雄(USD$110)便宜。
高雄港的直接衝擊包括:碼頭的使用下滑(租用業者運量減少),境外航運中心業務下滑,特別是進入高雄港的船型及數量都減少,特別是目前貨櫃主力船隊:8000TEU大船,在高雄港的裝卸量不增反跌!大船不來,貨量減少也就不可避免。


報告建議,高雄港應該主動出擊,與大華南區港口結合成港口群,並以較佳的腹地條件,轉型為「物流港」「知識港」,不再追求裝卸量的成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DavidWu 的頭像
    DavidWu

    DavidWu的部落格

    DavidW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