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向低價農產品時代說再見 |
| ||
糧價高漲,台灣民眾要開始習慣民生物資的高價格時代! 曾幾何時,人們生活中習以為常的「低價」農產品,在諸多不利因素的交互影響下,成為推升各國物價的主要因素。受到新興國家內需快速增加、全球氣候異常變遷,及替代能源趨勢方興未艾衝擊,糧價頻傳新高。 例如,近兩年來,小麥的國際價格飆漲約一點五倍、黃豆與玉米售價急劇攀升了近八成,主要糧食價格的節節高漲,帶動高糧價趨勢。 這些基本糧食原料的價格飆升,讓相關的中下游民生物資生產成本全面上揚,從原料到食物產品中間,因為產銷程序較為直接,放大了農產原料對於終端產品價格的影響力,例如小麥價格大漲,台灣的袋裝麵粉也跟著連番調高價格,馬上推升下游麵包、麵條、糕餅等相關製品的零售價格;玉米黃豆等穀物漲價,飼料價格上揚,豬、雞等家禽家畜的畜養成本自然欲小不易。 今年一至十月中國大陸物價中的食物類指數上漲百分之十一點三,不少原因是因為豬肉價格上漲、米價拉高;香港與美國為百分之三點八、新加坡百分之二點四、南韓百分之二點二,而台灣一到十一月也有百分之二點四的漲幅,除了天災影響蔬果外,麵類和肉類的漲價也是原因之一。 高糧價帶動民生物資高價現象不光只是台灣獨有,已成了全球化趨勢。過去因為台灣內需不振,加上景氣不好、薪資凍結,民眾對漲價相當敏感,企業也不敢隨意喊漲。但最近大半年企業開始調整價格,民眾馬上開始對食品價格的漲跌感受深刻。 不幸的是,這種體會不光只是體會而已,未來成為一種「常態」的機率極大。升斗小民除了感嘆自己生不逢時之外,學會開源節流,或許是比較積極正面的生活態度。 【2007/12/06 聯合報】 |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