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卡翠娜颶風撲向墨西哥灣沿岸的美國重要產油地區,籠罩在這個「完美風暴」(perfect storm)下的國際油價29日衝破每桶70美元大關,再創歷史新高紀錄,亞洲股匯市則聞風暴跌。

卡翠娜颶風是1969年至今,墨西哥灣威力最強大的熱帶風暴,而預測路徑上將受到颶風影響的沿岸煉油廠,產能占全美國15%。去年9月同樣侵襲美國南方沿海的伊凡颶風,導致當地產油量減少達三分之一。

美國北俄亥俄大學能源經濟學家兼副教授艾哈吉(A.F.Alhajji)說:「就算沒有任何損壞,但產油作業關閉並撤離人員,連同油輪運輸延誤,都把油價推向新紀錄。對石油與天然氣市場的長期影響,不只來自於產油平台損壞,還有破裂油管上可能蓋了好幾呎厚的汙泥。」

美國西德州中級原油10月份期貨價,29日在亞洲盤一度衝上每桶70.80美元,紐約商品交易所早盤則回檔至每桶68.80美元。但已有分析師表示,80美元的油價已經不遠。天然氣9月份期貨價,亞洲盤每百萬個英制熱能單位(BTU)飆到12.07美元的盤中高點,23%的漲幅是創11個月來最大單日漲幅,紐約早盤則在11.547美元左右。

對進口石油依存度極高的亞洲股、匯市籠罩這場石油風暴中,29日一片淒風苦雨,南韓股市重挫2.2%,跌幅是四個月來最深,東京股市也下跌逾1%。但最慘的莫過於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中唯一的淨進口國印尼,股市跌5.7%,印尼盾則對美元重挫4.7%。

德銀證券駐紐約資深石油分析師山基(Paul Sankey)說:「這個風暴比我們料想的還要嚴重。它已經變成一頭大怪獸,因此喪失的產油量就幾乎等同於全球所有閒置產能。」

油價今年已經上漲65%,而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與其他產油國的產能已經供不應求。中國大陸的龐大需求、中東地域衝突以及墨西哥灣的颶風,都使得油價節節高漲。墨西哥灣占美國產油量30%。

為抑制油價高升,OPEC可能提高會員國產量配額上限。OPEC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發言人表示,旗下11個國家石油部長9 月19日於維也納集會時,將考慮利用目前剩下每天200萬桶的閒置產能。

距離墨西哥灣海岸20哩的路易斯安納近海石油港,27日開始停止油輪卸油作業。這個全美最大的石油進口終端站,每天可以處理大約100萬桶石油,占全美石油進口量1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DavidWu 的頭像
    DavidWu

    DavidWu的部落格

    DavidW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