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怡華/台大醫院皮膚部主治醫師】
落實自我檢查 觀察身上的痣 有無不良變化 頭皮、指甲、足底…都要看一看
國人皮膚癌比率逐年上升,已躍居國人十大發生癌症之一,在男性癌症的發生率上,皮膚癌的成長率更高居第一,達22.29%。皮膚位於體表,所有的變化皆肉眼可及,所以皮膚癌是可以預防的,就算發生了,也可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什麼是皮膚癌
皮膚包括表皮層、真皮層及皮下脂肪組織,每個皮層的各種細胞皆可發生癌病變。發生率排行榜前三名依序為基底細胞癌、鱗狀上皮細胞癌,及致死率較高的黑色素細胞癌。由發生年齡來看,基底細胞癌及鱗狀上皮細胞癌多在六十歲之後發生,黑色素細胞癌則可在青壯年之後產生。
皮膚癌的症狀
基底細胞癌:像痣般的棕黑色丘疹,病灶中央可出現潰瘍,病灶周圍有透亮光澤或微血管擴張,好發於臉部及鼻子。
鱗狀上皮細胞癌:久久不癒的紅色斑塊或潰瘍,好發於曝曬部如臉部、手背、下唇等處。
黑色素細胞癌:國人在手足掌最易發生,不對稱、邊緣不規則、顏色斑駁的棕黑色斑塊,晚期病灶可出現潰瘍。
如何預防
1.每月皮膚自我檢查
2.防曬
日光中的紫外線是一種致癌物,會造成皮膚細胞基因突變,使細胞癌化。
正確防曬
1.炎炎夏日,儘量避免在上午十時至下午三時間曝曬於日光下。
2.使用防紫外線太陽眼鏡、帽緣寬大的帽子、長袖衣物、或撐傘的方式防曬。
3.每天早上漱洗後或出門前廿分鐘,使用SPF15以上的防曬劑塗抹於臉頸或任何會曝曬的部位。防曬劑塗抹量要足夠,臉頸部約需兩個手指腹的量,才可達到該有的效果。防曬劑約二至三小時需再補充一次,運動流汗或游泳時需半小時補充一次。
誰要防曬
防曬不分年齡及性別。小朋友特別需要防曬,有研究指出若在十八歲前做好防曬,一生中罹患皮膚癌的機率可降低八成。
如何挑選防曬劑
廣效性:美國皮膚科學會規定,SPF至少15以上,PPD或PFA至少4以上(約日系產品PA+ ~ ++),才可稱為廣效性防曬劑。
功能性:運動或水上活動時最好選擇標示有防水性的產品。
舒適性:老化乾燥肌膚可用較滋潤的防曬劑,易長青春痘者則要用透氣性高的配方。皮膚敏感者最好使用無香精或以物理性防曬劑為主成分者。
【2006/08/07 聯合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