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錢Money月刊》:杜書伍的懶而美成功學
2005年9月號成功密碼單元,作者吳淡如
http://blog.blueshop.com.tw/xiuting/archive/2005/10/14/12453.aspx

杜書伍:「勤快,未必是個好字眼。如果不懂得用方法,太勤快只會把自己搞得精疲力盡。」

  「每一個人背後都有好幾根繩子。」長得像國父的聯強國際總裁杜書伍說。

  找到那些過去的繩子,可以看出一個人的未來,所以,他特別重視員工的升等報告。不分職等,每個員工在升職前必須在升等報告中自我剖析、自我探索,交代自己成長中記憶最深刻的事情。

  每一件深印在腦海裡的舊事,都是一根隱形的繩子。杜書伍說,看員工的升等報告,是一種心理治療,他會觀察員工對自己的分析,幫助他看清自己的盲點,他將之稱為「拔釘子」。

  如果說,每個人背後都有好幾根繩子。那麼,在我看來,斯文沈穩的杜書伍的背後,至少有三根重要的繩子。第一根,是他的本行,電腦技術;第二根和第三根繩子,則將他從一個技術工程師,變成一個海內外營收破千億的跨國資訊通路商總裁。

  這兩根重要的繩子,是他在大學時候為了怕「畢業即失業」而選修選讀的心理學與企管學。

  考進交通大學計算機控制工程系時,他曾經非常沮喪,因為當時全台灣只有三部電腦。個人電腦的時代尚未來臨,買得起電腦的公司少之又少,半為怕失業、半為想要了解一個公司如何自動化經營,杜書伍到企管系旁聽與選修了許多課程,他對心理學的興趣,也使得心理學書籍成為他吸收課外知識的主要來源。

  當時並沒有想到,這兩門學科對他影響如此之深。

  退伍之後,他就進入神通電腦集團,至今已經有二十六年的歷史。除了公務員之外,大概很難有人在同一個公司貫徹始終。

只有選錯公司,才需要換工作!

  一個傑出人才完全沒有離職的想法,通常和一開始就得到老闆的肯定有關。其實不管在任何產業,想要贏得老闆的信任,還是「實實在在的行動派」比較吃香。換句話說,他必須具有勤勉可靠的人格特質。

  他剛進公司不久,老闆有天要他「研究一下拍賣豬隻是不是可能用電腦」?請他「研究看看」。因為當時豬隻公開拍賣時,曠日費時(豬必須一隻一隻走過拍賣人面前,由拍賣官一一喊價,而口頭喊價又有黑道圍標,只要老大出價,大家噤若寒蟬)。

  他其實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會不會、行不行。但當晚就買了參考書,回家後,一個晚上就把程式寫完了。第二天,他就跟老闆報告,已經大致完成,不過要花兩、三天測試看看。想當然爾,老闆對這個既有效率又有實力的新鮮人刮目相看。

  老闆對員工的信任,是累積而來的。杜書伍又舉了一個例子:公司剛開始進行電腦化時,身擔重任的他也不確定自己是不是會成功,雖然他很快地就下手研發,但因為怕不成功,只敢花少許經費買二手電腦來測試,直到成功之後,才買進新電腦。他稱之為「先試水溫」。

  「你可以有突破性做法,但不能夠浪費公司資源。」雖然想法總是創新的,但他的手法,一直穩健而保守,這應該也是他深獲信任的原因。

  「前十年不挑工作」是杜書伍給一般上班族的建議。「接到任何工作,先排除自己的好惡,沒認真做過,你怎麼知道自己喜不喜歡呢?不要反射性地排斥一樣工作。」所有的工作都是很好的修鍊,也是培養實力最好的方法。
  
  「悶住很重要,接到新工作,不要排斥,就像潛入水底一樣,悶住才能看見水底下的世界。凡是用過心的事情,都不會是無趣的。」

公車理論——實力與機會的關係

  他常拿「公車理論」來比喻實力與機會的關係。

  很多人一直感嘆自己沒有機會,懷才不遇,其實是因為自己沒有好好的培養實力。機會如同公車,每個人都希望搭上公車。如果公車就要開了,而你只離公車五、六公尺,那麼,步子跨快一點,就可以趕上。如果還離二、三○公尺,那麼公車大概不會等你,你再快步追趕也趕不上。也就是說,機會是留給有實力趕上機會的人。

  實力當然要靠練功,花十年練功,是他給年輕上班族的建議。當年,他當了一陣子的技術人才,就發現公司後勤支援面的問題比技術面的問題大,如果沒有改善行政系統,技術面就不可能有進展,於是他毛遂自薦要調到行政單位去。

  當初許多人都不看好,覺得他太年輕了。不過,由於他有技術面背景,又有行政及業務方面的資歷,在神通集團第四年,他就受命擔任了聯通電子(聯強前身)的總經理。一九八四年,對他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一年,公司在他的決心改革下,漸漸由電子零件供應商轉成通路商,從零售業轉為服務業。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DavidWu 的頭像
    DavidWu

    DavidWu的部落格

    DavidW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